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提升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水平,促进区域内神经内科学术交流,充分发挥海智基地平台优势,结合通辽市人才创新创业周活动,8月30—31日,由通辽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通辽卒中学会承办、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协办的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技术交流会暨海智专家通辽行活动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举办。活动特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陈健、副主任医师吴川杰,卒中抢救中心副研究员李传辉作报告,通辽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邬君明、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包琳出席并致辞,各级医疗机构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共70余人参会。
邬君明在致辞中强调,本次活动是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自觉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切实举措,旨在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和桥梁作用,搭建立足前沿、聚焦实践的专业交流平台,汇聚国内外卒中领域的顶尖智慧与先进经验,共同推动通辽地区卒中诊疗体系向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方向稳步迈进。他希望各位专家能够持续关心和支持通辽脑健康事业发展,多为我市卒中防治工作传经送宝、提出宝贵建议。
学术交流环节,三位专家分别以《复杂静脉窦血栓的外科治疗》《急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研究进展》《椎动脉起始部血管内治疗指南解读》为题,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临床研究数据及丰富的一线经验,围绕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救治、静脉溶栓与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规范化应用、病因分型与二级预防策略、神经影像学评估新进展、并发症防治以及多学科协作模式等关键议题展开系统阐述与深入分享,为通辽地区高效整合神经内、外科及介入技术资源,全面提升卒中救治水平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蓝本与实践路径。随后,病例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就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复杂病例和疑难问题与专家展进行了探讨交流。
现场教学环节,专家们带领学员深入临床一线,在患者床旁开展了一场“零距离”的实战教学,结合具体病例,现场剖析静脉溶栓决策中的疑难要点,讲解特殊人群的治疗策略、抗凝治疗的关键节点、颈内动脉支架植入的术中的注意事项。学员们纷纷表示,这种沉浸式的床边教学直观、深刻,极大地提升了临床应对能力,真正实现了“从实践中学,为实践而学”。
本次会议充分展现了通辽卒中学会在推动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交流方面的积极成效。未来,通辽市科协将充分依托海智基地资源优势,持续引进高端智力与先进技术,着力构建贯通内外、多层次立体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助力本土专业人才梯队培育与能力提升,为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而坚实的科协力量。
来源 | 通辽市科协 学会部
终审 | 马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