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工作者之家 > 建言献策

关于“粮改饲”草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4-11 点击量: 0
字体:[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通辽市老科协 马琢     科左后旗老科协 徐玉清

 

2017年科左后旗被列为国家“粮改饲”示范旗县,在大力推进“粮改饲”项目过程中,按照“种养结合、粮当草种、粮作饲用、牲畜圈养、提质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思路,转变了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有效解决了草畜矛盾,助推了科左后旗黄牛产业发展。近日,组织调研组就“粮改饲”草牧业发展,先后对巴彦毛都苏木、努古斯台镇呼和温都尔嘎查的养牛户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巴彦毛都苏木

位于科左后旗西北部,常住人口6866人、2217户、8个嘎查村(21个自然村)。总土地面积80万亩,其中,草牧场63万亩、耕地9.8万亩。2021年玉米播种面积达到2万亩,青贮玉米播种面积达到6.8万亩,青贮玉米平均亩产3.5吨,总产量达到21万吨。2021年,全苏木黄牛存栏3.4 万头、人均达到5头。从黄牛饲养量和青贮种植两项指标看,较前五年有了飞跃式发展,全苏木农牧民人均收入也从2017年的8600元提高到2021年的25000元,其中黄牛产业收入占85%以上。

巴彦毛都苏木黄牛养殖、青贮种植统计表

年 度   黄牛存栏(万头) 青贮种植(万亩) 20 头以上大户(个)

2017      2.0            3.4             130

2018      2.4            3.6             410

2019      2.5            4.8             692

2020      3.1            6.0             1080

2021      3.4            6.8             1322

从以上的数字对比来看,黄牛存栏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21 年较2017年增加了1.4万头,青贮种植面积由2017年的3.4万亩增加到6.8万亩,翻了一番,占耕地面积的70%左右。有的村整村推进青贮种植,再加上2万亩籽粒玉米草料,基本上解决了3.4万头黄牛饲草料问题。巴彦毛都苏木63万亩草牧场,由于处在干旱少雨地带,生态系统脆弱,长期以来产草量极低。但由于实施全年禁牧政策,生态得到了修复,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初见成效。

(二)努古斯台镇呼和温都尔嘎查

该嘎查总人口997人,376户。总土地面积11.9万亩,其中,草牧场8.9万亩、耕地面积1.2万亩。2021年该嘎查玉米播种面积5000亩,黄贮总储量1.5万吨;青贮玉米播种面积7000亩、亩产3.5吨,青贮玉米总储量 24.5万吨。全苏木黄牛饲养量9000头,扣除70户(个体工商户、外出打工户)外,人均饲养黄牛达到10头。种青贮、养黄牛50头以上的户有45户,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100头以上的户有15户,年收入达45万左右。2021年末呼和温都尔嘎查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90%以上收入来源于黄牛产业。全嘎查草牧场围封禁牧,处于生态修复状态。

二、粮改饲草牧业发展现状及效益分析

通过对巴彦毛都苏木、呼和温都尔嘎查的调查走访,我们注意到这两个地区由于紧紧抓住黄牛产业,解决草畜矛盾,调结构、转方式,逐步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把粮食、经济作物这种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使饲料作物种植比重逐年增长,饲草料存量也逐年增加。

(一)饲草料的增加极大地推动了养殖数量的增长。巴彦毛都苏木2017年种植青贮玉米2万亩,亩产2.5吨,储量6.2万吨,而到了2021年,青贮玉米达到6.8万亩,并全部实施了浅埋滴灌技术,产量也提高到3.5吨,个别地块达到4 吨,总储量达到238万吨,按5吨饲料饲养1 头黄牛计算,可提供4.7万头牛饲料。2015年全苏木黄牛存栏1.2万头,2021年发展到3.4万头,增长240 %。

(二)发展“粮改饲”草牧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重要物质保证。巴彦毛都扎拉根白乙拉,全家4口人,近年来通过扩大青贮种植,使牛存栏逐年扩大。2015 年存栏5头牛,靠自然放牧饲养。近几年逐年扩大青贮面积,使饲养量随之扩大。2021年种植50亩青贮玉米,每亩达到3吨,总产150吨,按照每吨300元计算,价值4.5万元。50亩青贮饲料加170亩地黄贮,可饲养30头基础母牛。所产犊牛六个月出栏,每头按1.2万元计算,产值达到36万元,扣除费用9万元,纯收入在 25 万元左右,人均纯收入为 6.25万元。而他的50亩玉米地,亩产按1000斤计算,市场价按1元计算,产值5万元,扣除种子、化肥、人工费用 2万元,收入在3万元左右。可以看到,50亩青贮转化为饲料喂养黄牛后,售出黄牛利润比50亩玉米种植多增收 22万元,说明“粮改饲”草牧业的发展对于他家的增收起决定性作用。在努古斯台镇呼和温都尔嘎查达福白乙拉家,他将自己家近几年的养牛情况做了对比。2021年,他家种了120亩地玉米,平均亩产800斤,扣除费用每亩300元,收入在 500元左右。种植青贮玉米80亩,由于上了浅埋滴灌,亩产量达到4吨,按每吨300元计算(扣除每亩费用300元后),收入达到900元。按1.25亩青贮饲料饲养一头牛计算,80亩青贮可饲养65头基础母牛,所产犊牛65头,六个月后出售,每头按1.3万元计算,产值 84.5万元。这说明80亩青贮饲料转化后,每亩增值效益1万元以上,高于玉米亩效益20倍。通过“粮改饲”发展养牛,使达福白乙拉家年收入逐年提高,今年家庭农牧业总收入达到 90万,4口人人均收入 22.5 万,远远高于全旗农牧民人均收入。

(三)粮改饲草牧业推进了黄牛产业快速发展。科左后旗作为全国100个“粮改饲”试点旗县,通过积极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逐渐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调整,如巴彦毛都苏木,2015年前后,粮经比例为7:3,(即玉米种植面积大于青贮种植面积),2021年粮、经、饲种植比例达到2: 1:7。(即玉米种植2万亩,水稻及豆类1万亩,青贮饲料种植面积 6.8 万亩)。努古斯台镇呼和温都尔嘎查在种植结构上也逐步形成了以饲料种植为主的新格局。在1.2万亩耕地上,玉米种植0.5万亩,青贮饲料种植0.7万亩,粮饲比例为4.2 :5.8。这种理念的转变,扩大了粮改饲种植面积,为黄牛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使后旗黄牛饲养规模达到80 万头,成为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粮改饲草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株青贮玉米种植科技推广不到位,秸秆利用率低。

巴彦毛都苏木 2021 年青贮玉米种植面积 6.8万亩,在浅埋滴灌的条件下,亩产量 3—3.5 吨。说明在选种、施肥等环节,投入不够,产量不够理想,如果亩产平均提高到4.5吨,则总量增加10万吨,可增加2万头黄牛饲养量。玉米秸秆中含有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2%-4%的蛋白质和0.5%到1%的脂肪。就草食动物而言,两公斤玉米秸秆增重净能相当于一公斤籽粒玉米。特别是经过黄贮、氨化及糖化等处理后,利用率将大大提高,效率更可观。但是科左后旗的玉米秸秆,在生长期内缺肥少水、加之收贮不及时等原因,质量大打折扣,每亩只有 500 到 600 斤产量,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

(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尽管黄牛养殖规模扩大了,数量提升了,但由于饲草业相对滞后,草牧场长期处于无投入、无产出状况,造成大多数苏木镇每年饲草料紧缺。特别是今冬的特大雪灾,全旗不同程度上存在饲草料短缺现象。巴彦毛都2217户养殖户中,90%的养殖户缺少饲草料。不得不从兴安盟、吉林四平地区、呼伦贝尔市等地高价收购饲草料,去年是15块钱一包(50 斤包),今年达到25—28元一包,造成饲养成本上升,同时也导致缺饲草料养殖户不得不抛售存栏黄牛,造成黄牛价格下滑。目前每头牛价格降价幅度在4000至5000元左右,育肥牛降价幅度在 2000 元左右。给养殖户带来很大冲击。另外,因实施全年禁牧政策致使少数养殖户思想准备不足,存在侥幸心理。

(三)只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缺乏科学饲养技术。我们通过对呼和温都尔嘎查的调查,多数养殖户饲养的基础母牛还停留在西门塔尔一代牛、二代牛阶段中,虽然每头基础母牛也生产犊牛,但所生犊牛骨骼架子小,增重慢,出售价格难以同三代、四代牛相提并论,加之在饲养环节上未实行科学喂养,造成饲草料严重浪费,如在冬季仍喂养单一青贮饲料、饮用凉水等。需要为农牧民及时传授科学饲养知识,尽快淘汰灰色、白色等一、二代基础母牛,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四、几点建议

(一)树立“立草为业”理念,大力推广全株青贮玉米种植。

专家讲过,全株青贮玉米是饲草之王,既有草又有料,且产量又高,时间短、见效快。“粮改饲”草牧业是生产自救的当务之急。就科左后旗而言,80万头黄牛,平均2亩地养1头牛,需160万亩青贮,但由于科技含量不高,青贮亩产仅达到2.5吨,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按目前的产量推算,必须有200万亩青贮饲料才能满足80万头黄牛饲草料。科左后旗现有草牧场生态系统脆弱,长期以来重利用、缺建设,低产草原改造不到位。2021年8月,巴彦毛都苏木在旗农牧局扶持下,播种了0.5万亩苜蓿草,填补了苏木在牛羊饲养过程中,为其提供营养丰富的高蛋白精饲料的空白。据苏木人员介绍,由于利用浅埋滴灌技术,苜蓿草长势良好,明年将进一步扩大规模,这也为利用好草牧场起了一个好头。建议所有苏木镇、嘎查村在比较平坦的草场内采用深翻、切根、补播技术,种植紫花苜蓿,提高产草量。同时,做好排水工程,防止内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提高经营水平。在政府参与下,吸引有能力的草业公司+合作社+农户转包租赁方式,开展青贮玉米、牧草播种、机械收获,加工后以青贮饲草料产品形式,出售给当地养殖户,使其就地转化,形成大规模种植、集约化经营,高质量产出一条龙饲草产业链。

(三)加大黄牛养殖保险力度,提高抗风险能力。今冬的特大雪灾,也造成个别养殖户因棚舍坍塌,砸死牲畜的案例,致使养殖户遭受了意外经济损失。据专家预判,今后一个时期,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不确定因素逐年加大,种植业和养殖业面临的风险也在加大。这就要求广大养殖户树立防范风险意识,积极购买黄牛养殖保险,化解风险,把损失降到最低,保证养殖事业顺利发展。

(四)提高棚舍窖池等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农牧民起初起步发展黄牛产业,本着因陋就简的原则,手中仅有的资金全部用于购置基础母牛和种植饲草料方面上,这种经营方式也确实发挥了作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也要适度投入,改造现有的简易棚舍、窖池。要立足于防患于未然,高标准建设,使其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做到心中不慌。要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能一蹴而就,循序渐进,建一个成一个。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政府有关“粮改饲”补贴实施方案中规定的良种补贴、草原改良补贴等条款内容,将政策落实到位,调动农牧民种植青贮玉米的积极性。

(六)积极开展探索研究。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和自治区进行沟通协调,通过举办“粮改饲”先进典型研讨会,共同探讨总结“粮改饲”草牧业发展过程中宝贵经验和指导意见,使全市的“粮改饲”草牧业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七)积极运用科学方法推进粮改饲和黄牛产业。在青贮玉米种子选育上为农牧民多培养出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种子,在饲养管理上加大对农牧民的科学知识的普及,深入基层,举办科学养牛培训班,转变落后的饲养方式,运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模式,引导农牧民提质增效,使黄牛产业做大做强。希望在不远的将来,通辽市走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生态发展的畜牧业新路子。(审核人:王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