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工作者之家 > 建言献策

关于开鲁县“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4-08 点击量: 12
字体:[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2022年2月)

通辽老科协 马琢       开鲁县老科协 孙连智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立以林业为主体,种植、养殖合理配置,多层次、多时序、长短效益相结合,农林牧协调发展,不仅可以科学利用林下土地和空间,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即保护生态环境又能获取经济收入,充分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思想,而且对于加快兴林富民步伐,促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开鲁县土地面积670多万亩,而基本农田仅有140多万亩,平均每个农业人口不足4亩耕地。有林地面积170多万亩,可利用的林下面积较少。十几年来,我们把成材林采伐和低产林、过熟林更新后通过栽培经济效益较高的果树品种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发展了产业项目、繁荣了农村经济,还促进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增长。

二、发展林下经济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一)发展林下经济成为林农增收的新途径。充分利用林下林间资源发展林下种植业。大多数的农户在林下种植的是一些经济作物如辣椒、豆类、洋葱、药材等,一般亩年收入可达1200左右,在这方面我县已有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机械化林场果树科技园户邓双红在管理模式上摒弃粗放、传统的管理模式,发展林下经济,目前,三年生果树已初见效益,亩产240斤塞外红,亩效益720元。三年生果树林下套种红干椒50亩、地瓜20亩、土豆20亩。亩产红干椒750斤、地瓜4000斤,土豆3000斤,亩效益达到3000元,实现了养树种植双丰收。四年生果树亩产800斤果实,亩效益2400元。不仅给自己带来可观的收益,还带动了周边群众扩大果树面积发展林下经济,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20年在机械化林场果树科技园的带动下,20余农户开始种植果树,2020年至2021年两年间,带动周边群众由过去分散的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经营模式转变,促使周边50余农户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产值500万元。东风镇贺家窑林场王鹏伟林间种植张杂谷13号60亩,亩产1000斤,总收益147000元。吉日嘎郎吐镇胜利村徐宝和文冠果间作航天红小豆50亩,亩产400斤,每斤回收价5-6元,亩投入500元,亩效益约1500元。林果与蔬菜、粮食、豆类等作物间作种植,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增收模式。

(二)发展林下经济成为了绿色养殖的新举措。麦新镇兰家堡村宋占武林下养鸡,春季每亩果树地放养鸡雏50只,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在周边地区围栏,养殖柴鸡、鹅等家禽,树木为家禽遮荫,是家禽的天然“氧吧”,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长,而散养的家禽吃草吃虫不啃树皮,粪便肥林地,与林木形成良性生态循环链。同时,在林地建禽舍省时省料省遮阳网,投资少;远离村庄没有污染,禽粪给果树施肥营养多;林地生产的禽产品市场好、价格高,属于绿色无公害产品,主要以养鸡养鸭为主,不仅从果树上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散养的本地小鸡也深受城里人欢迎,俗称“水果鸡”供不应求,秋季20元一斤也抢购一空。2021年,林下经济预计收入45000元。该镇通过大力发展苹果梨,塞外红,沙果等果树品种,激发了广大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另一选择。

(三)发展林下经济是林业生态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开鲁镇樊家窑村村民刘辉在林间空地种金银花、白芍、板蓝根等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据调查,林下种植中药材每亩年收入可达2000元。

黑龙坝镇盛隆果树培育专业合作社陶占富,创建高光纺锤形果树品种种植示范区150亩,以塞外红为主栽品种,果树行间进行果树苗繁育,每亩地培育三年生果苗五千株,价格三元左右,每年每亩收入五千元,纯收入大约三千元左右 。 建设苹果梨高光纺锤形示范区60亩,果树行间种植草花二月兰,二月兰药食同源,叶子可以做菜,秸秆做畜禽饲料,种子是药材,一亩地可产种子200斤左右,价格8—9元,亩收入1700元左右。建设生产果园80亩,全部是沙果高接换头的塞外红,行间种植红干椒、豆类等作物,亩收入在1500元左右。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林下经济发展好的镇村幼树的成活率显著提高,乱砍滥伐的现象明显减少,林下经济收入使林果产业发展的成本明显降低,林业户以林果生产为主体的生产意识明显提高,让林业户看到了林业经济发展的养好前景,为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存在问题

(一)林下经济模式和品种相对比较单一。林下种植和养殖品种有限、科技含量不高,很难适应市场化、多样化需求,无法实现林业产业化,不利于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林地属于涵养水源的生态林,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等问题,改善生产条件难度较大。

(三)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各农户单兵作战、自产自销,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管理技术水平不高,由于技能培训与服务指导跟不上,农户在种养过程中缺乏科学种养技术和管理方法,造成病虫害发生率较高,致使种养成本过大,经济效益不高。

(四)受生态保护政策调整的风险较大。由于国家对生态保护政策的收紧,而我们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不同,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持有不同的态度,让林业户在经营生产上心中没底,对发展林下经济的可持续性形成了挑战。

四、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资源利用观,要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各级政府优化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即可促进林产业生产又让林业户获得应有的经济收入才是我们健康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产业的最终目标。我们可以先选试点,以点带面,通过各类小科技园建设选择突破口,找准切入点,以小园区的试验示范成果推动发展林下经济政策的落实落地。

(二)林下经济是一种以短养长,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经济模式,具有多样化发展的特点。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适用科技手段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成长的林药模式、林畜模式、林禽模式、林草模式、林菜模式、林油模式、林菌模式等进行合理种植、饲养,以构建安全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多样性,进而形成农林经济新的增长点,为生态林业高质量发展找出一条新路子。

(三)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科学合理利用林下资源的基础上来确保林农增收。林下经济的发展要以生态安全为先导,大力推广新型农机农艺新技术,发展无公害产业、绿色有机产品生产,提高生态产出效率。要依靠政府政策上的倾斜来发展林下经济,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林业户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坚持生态优先,互利共赢,促进林下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发展林下经济要有科学技术做支撑,要由林业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相应的技术攻关团队,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只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支撑,才能创新发展模式,才能激发林业户的生产积极性,才能做到小规模大群体,才会有实现林业产业化的基础。

(五)组织保障是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业产业化的前提。任何事物要想健康有序发展都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要发展好林下经济实现林业产业化,政府就要牵头成立专业的领导组织机构,专门负责林下经济发展的相关事宜。组织领导林业户因地制宜、科学创新、合理有效的发展林下经济,才能实现林业产业化,使林业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审核人:王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