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安排,由通辽市科协、通辽市气象局主办,通辽市气象学会承办的“解码灾害密码-从气象科学到防灾实战”系列科普活动顺利举办。活动内容包括防雷安全、避险知识、卫星遥感、农业气象、天气预报等内容。
在市气象科普馆,气象科技工作者向青少年上了一堂主题为“小小预报员速成班”的气象科普课,为大家讲解了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气温、降水、风力、风向等关键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并结合通辽本地气候特点,展示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在西拉木伦公园,为民众讲解了手持气象站的功能与作用,暴雨天气、雷电天气、大风天气等如何做好自我防护与防灾避险知识,同时设立科普展板区进行科普内容展示,并发放防灾避险宣传材料。围绕“防雷安全进企业,筑牢安全防线、保障企业安全”的主题,组织防雷气象专家到隆圣峰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防雷安全知识进企业活动,讲授防雷技术规范标准、企业防雷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以及雷电防护装置巡查检查、维护检测等方面的内容。在气象监测大厅,开展了“走进神奇的卫星遥感世界”小课程,重点讲解什么是遥感、气象卫星组成、卫星辨别各类天气、卫星云图如何做预报等知识。在田间地头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及农牧民带去“气象与农业生产”科普课堂,针对农业生产需求,将气象科学、灾害防御与农事操作结合,讲解霜冻、干旱、连阴雨等指标预报方法及强降雨天气下对策建议。活动期间还根据参加活动的受众人群发放适用的气象科普宣传资料。
此次科普系列活动是对科普场景的创新拓展,更是市科协联合气象学会开展科普工作的生动实践,进一步筑牢了全民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意识。
终审 | 马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