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凝聚起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2025年8月3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研讨会在通辽成功举办。通辽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王玉龙,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农业期刊专委会主任、山西农业大学期刊中心主任赵赟,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农业期刊专委会副主任、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徐寿军出席并致辞。《编辑学报》主编陈浩元,内蒙古民族大学老教授协会主席娜仁图雅、老科协常务副主席明志文出席会议。来自《植物保护学报》《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水土保持学报》等十余家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期刊编辑部主任及编辑代表参加。
王玉龙在致辞中指出,科技期刊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在构建生物多样性科研生态链条、筑牢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他强调要通过本次研讨会促进通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科技期刊深度融合,用好期刊学术导向、成果转化等动能,推动前沿研究落地应用,助力科研成果更好服务于基层生态保护实践。
与会专家围绕“科技自信推动期刊引领生物多样性研究”“科技期刊服务国家战略,增强生态治理话语权”“科技期刊促进科研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科技自信助力期刊国际化与本土化协同发展”“科技自信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期刊可持续发展”话题展开交流,一致认为,科技期刊在促进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实践的深度融合方面发挥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水土保持学报》编辑部主任陈志刚指出,科技期刊通过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政策支持,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陈浩元进一步补充,“科技自信的本质是对自主创新能力的认可。”他以中国科技期刊为例,强调通过鼓励原创性研究,如应用地球观测技术监测生物多样性等跨学科成果,期刊不仅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还通过开放获取、数字化传播等新型运营模式,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长期支持。
下一步,市科协将积极担当作为,始终锚定“四服务”职责定位,以服务区域学术创新、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积极搭建开放共享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生态环境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来源 | 市科协学会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
终审 | 马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