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工作者之家 > 科技工作者风采

2023年通辽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马清艳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5-24 点击量: 476
字体:[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图1


马清艳,女,197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开鲁县人,高级农艺师。1994年7月毕业于通辽市哲里木畜牧学院农学师资专业,1994年7月参加工作就在农业生产一线从事农业科技应用和推广工作,近30年来,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100余项,发表专业论文6篇,推广农业新产品新品种120余个;获得国家专利5项。2022年第二届“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2021年入选通辽市农牧专家库成员,2021、2022、2023年全国优秀科普信息员,2020年内蒙古优秀科技志愿者,2021、2022年通辽市优秀科普信息员 ,2021、2022、2023年开鲁县优秀科普信息员 ,2022、2023年开鲁县优秀科技志愿者,2020、2021年全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班优秀学员,内蒙古科技工作者日科普知识有奖竞赛第一名,第9、10、11届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优秀个人,2020、2023年开鲁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先进个人、学习标兵,全国党史知识竞赛“最强大脑”称号,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达人”称号,2011年保安农场先进个人,2008、2009、2010年保安农场模范党员、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加强产业科技指导   助力职工增产增收

她是一名乡村产业指导员,近四年推广玉米和红干椒等作物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平均每年1.8万亩。实施这两项技术即降低了种植成本又简化了种植农事操作,实现了“两增三减”即降本增效又培肥了基础地力,亩节约成本15%左右,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她研发的“一种玉米的种植方法”“一种马铃薯高垄密植全膜免耕栽培方法”“一种大豆高垄密植滴灌免耕种植方法”三项发明专利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全场农业综合防治更加便捷高效。她培训农民群众9200余人次,培植温室种植典型260余户,早春塑料大棚种植典型300余户。累计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120多项,引进玉米和红干椒新品种80多个,发表专业论文6篇,获得国家专利5项,其中玉米“44型”种植技术等发明专利技术3项。                    

互联网+农技推广   助推科普智慧农业

她是一名农技推广员,用网络把“科普中国”上的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开来,让更多人成为科学知识的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指导下载安装使用“学习强国”“科普中国”“中国农技推广”“中国科技志愿服务”等应用平台500余人次,在全场营造 “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学习氛围,开启智慧农业新模式。 组织全场科技志愿者信息员入户下载安装“开鲁县农牧业app” 3860人,志愿服务受益群众近4000人,发展科普信息员350余人壮大了科普队伍, 分享传播科普资讯达89.1万余条,开展“科普中国”信息传播活动,参与者达8000余人次,提高了农场职工“科普中国”的知晓率和关注度。 她利用分场的信息群,分享科技资讯,为职工科技种田、科学饲养、科学防疫抗疫提供“科技导航” ,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

初心不改传科普   使命担当在路上

近30年来,马清艳在各种荣誉面前,只是淡淡一笑,对三农的热情依旧,初心未改,每天仍然坚持学习更新科技知识,持续提升自己的农技推广和科普传播技能,为百姓致富达小康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始终一路向前、矢志不渝,“简单的事情坚持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她坚信农场的“科普春天”会更加灿烂。工作之余,马清艳除了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更新外,还善于把自己掌握的业务技术知识进行总结积累,不断夯实和提升农业科技的服务能力。巾帼不让须眉,在保安农场这片广阔的黑土地上,她将继续以“农民”的身份,做农民的朋友,继承科学家和志愿者的精神,勇毅前行,行走乡间,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农技推广一线再创佳绩,建功十四五,奋进新时代当好新农人。


来源:通辽市科协 学会部  审核:王玉龙